|
让座的逻辑
2008-09-22 09:07 来源: 晶报
  作为一个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人,我每天都要在早高峰七点到八点之间乘坐公交车到单位。

  我是从起点站开始坐的,开始上车的时候人还不多,但过了几站,当车辆经过望京地区的几个小区的时候,每一站都要上很多人,没过几站,车上的人就已经前胸贴后背了。

  几乎每一站都要上来一群快乐的退休老头老太太,多为一身运动型的短打扮,满面红光,谈笑风生。看得出来,他们是去公园锻炼身体或者逛街的。当老头老太太们上车之后,乘务员照例要喊:“请年轻的同志少坐一会儿,给老人让一下座。”于是坐在座位上的年轻人都站起来。我也站了起来,尽管心里有些不情愿。

  老人们互相说着笑话快乐地坐了下来。有一两个老人说了谢谢,但大多数老人并没有任何表示,而是心安理得地坐下继续互相说笑话,间或有人大笑。真是幸福的老年。

  然而,不幸的是,本来就挤成一团的车厢里就更加水泄不通了,男男女女被迫肌肤相亲,艰难地站在车厢里左右晃动。车到了一个街心公园附近,一个老太太高亢的嗓音响起:到站了。于是,如潮水一般,老头老太太们叽叽喳喳地拥下了车。车上有人开始嘟囔:真吵。

  我不情愿给他们让座,倒不是因为他们说话太吵,而是因为他们几乎每天都是在这个时候上车,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,而是几乎天天如此。

  现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的现象基本上见不到了。这无疑是进步。但这也给了很多老人一个预期:只要上公交车就会有座。于是一些老人在出行的时候很少考虑避开高峰期,而是随自己高兴,想什么时候上就什么时候上,反正有座。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都很大,挤公交本来就痛苦不堪了,再加上一些老人来凑热闹,让公交拥挤状况更加雪上加霜。本来老人们可以避开高峰期,在其他时候出行,这样大家都方便。但一些老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

  社会当中人与人相处,最重要的一个原则,就是将心比心,替对方考虑。古人说得好:“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。”关爱都是相互的,不会是单方面的,父亲对子女慈爱,子女才会发自内心地照顾父母。这一点能够理解。他们在与亲戚朋友的相处中多半都会照顾到别人的想法,因为亲戚和熟人之间是一种多次博弈,我这回失信、不照顾别人,就会在熟人和亲戚圈子内造成孤立,断绝自己的后路。所以熟人之间通常都有一整套道德和理解。但是,在传统的封闭的社会当中,与陌生人的关系则无关紧要,不会影响自己的未来,于是人们就不必过于花心思去经营。但社会的进步使得整个社会进入一个陌生人的社会,人们的交往和事业发展的圈子从家庭、小村庄、小镇,扩展到几百公里、几千公里甚至地球的另一面,人们必须和无数的陌生人打交道,人们就必须发展出一套照顾到你所碰到的所有陌生人的道德体系:注重和每个人的和谐关系,尊重每一个人,而不是只注重熟人圈子内的人际关系。而这种道德体系对中国人来说仍然很陌生,却是提升生活文明质量的必须。

 论坛精选
·毛毯改夏凉被 ·进城了
·催眠曲变成了兴奋剂啥 ·#节约粮食小标兵
·节约粮食人人有责 ·盒马鲜生招聘骑手
·我被一个公司的业务吓 ·烟雨九华山
·干饭人又来啦 ·路,是自己选择的,不
·节约粮食小标兵 ·#节约粮食小标兵
·#节约粮食小标兵 ·#节约粮食小标兵
·#节约粮食小标兵 ·#节约粮食小标兵
·鸟巢演唱会 ·光盘行动!让我们一起
·鸟巢演唱会 ·打工猫
望京网 20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