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,宜家的铁杆粉丝大多是1980年左右出生的年轻群体。他们的事业开始趋于稳定,正打算或刚 开始建立家庭。26岁的工程人员李默便是其中一员。他家里几乎所有的家具都是从宜家买的,包括1100元的衣柜、699元的双人床、595元的小沙发、495元的书柜、99元的电视柜……他说:“我马上要结婚了,女朋友喜欢田园风格。我们的家以后要进行重新装修,现在还不知道会弄成什么模样。”而只要李默知道了,宜家也将会知道。
实际上,不仅宜家知道,还有一群和李默志趣相投的人也会知道——通过宜家粉丝博客。会员们通 常会在粉丝博客上交流着自己的家居装饰心得,熟了之后也谈些个人的生活。而通过粉丝们的交流,曾岚和她的团队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去深入了解他们的目标顾客。宜家重视会员正是因为知道口碑的力量,会员的口口相传给宜家带来巨大好处。如能为粉丝更好服务,保持联系,增进忠诚度,口碑传播的长远作用很大。
宜家在中国的4个俱乐部中,北京俱乐部的成立时间最早,会员数量最多。在邢珊珊到宜家之前,北京俱乐部的经理是由曾岚兼任的。邢姗姗4年前毕业于复旦大学,来到宜家之前并没有接触过零售业,而是一直在快速消费品行业,“北京宜家俱乐部经理” 是她在宜家的第一个职位。
“目前来看,最大的困难在于新方法在公司内部的传达。”邢珊珊说。邢和她的同事们负责研究顾客的购买信息,并由此发现同一个顾客倾向于购买的产品组合,然后,他们再据此向各个产品部门提供不同的摆放建议,把顾客有可能同时购买的产品放在一起。“但要让其他部门接受我们的研究结果,也需要一个过程。”她说。
为了吸引顾客加入俱乐部,就要把会员所期待的利益落实给他们。曾岚和邢珊珊的团队对此有着清晰的思路。
除了折扣商品和杂志外,宜家的会员还可以享受每周3次内容不同的家居装饰讲座。只要带上自己 家的照片,就可以在现场让宜家设计师单独指导。在讲座上,会员们还会获得宜家赠送的家居装饰知识手册。设计师还将为听课的会员提供一个特别的色彩板,上面是他们所喜欢的室内色彩组合。曾岚说:
“这些知识很重要,因为许多人之前都不知道——只要换一个窗帘,变化就会有那么大。”
曾岚说,目前的销售数字显示,俱乐部成立之后,来自会员的销售收入占了4成。每次在冬夏季推 行大减价时,通常在此前两三天便让会员前来购买。 尽管都是非周末时间,销量却比周末多,有时会翻一倍 。因此 ,也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——许多东西在大减价正式开始之前便已经售罄。每逢母亲节、 六一儿童节等节日,以及宜家俱乐部的周年庆时,会员特卖场也会出现上述的情况。经宜家统计,每一单商品的购买量,会员通常比非会员多30%。
“宜家俱乐部以后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。”邢珊珊说。她正在想办法促进粉丝们的互动,例如网络论坛。而免费家居讲座常常受到场地的限制,现在只有二三十个座位,每次容纳人数也十分有限,不能形成更大的影响。邢正在考虑扩大面积。
宜家甚至在通过其俱乐部扩大自身的影响力,比如实施其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计划。面对即将到来的奥运会,曾岚和她的团队们正在筹划的一件事情是,想出一种有效的方法,让宜家的某些会员改掉随地吐痰的恶习。